2007/1/22

新的開始,能接續下去嗎

一個突然的念頭
一個禮拜的投入
期間感謝怡青跟陶子的幫忙

可能是對工作的抱怨越來越不滿
才會想要考試吧
突然看到自己的危機
要如後承續這一個禮拜的精力
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要記住現在的感覺,再努力點

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書籍是有生命力的存在

 1932年生于東京,1955年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科畢業,1964─1967年出任德國烏爾姆大學客座教授。曾獲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金獎和日本國家紫綬帶勳章等。亞洲圖像研究學者第一人,以獨特的方法論將意識領域世界形象化,對新一代創作者影響甚大,被譽為日本設計界的巨人。
 深秋的北京,突然刮起了勁風,74歲的日本平面設計大師杉浦康平就在這樣一個起風的日子裡到訪北京,他把自己在中國的首次藝術展覽命名為“疾風迅雷”,這是一次集中展示他半個世紀以來從事雜志設計成果的展覽。從11月6日到23日在今日美術館舉辦的這場展覽,吸引了眾多中國的設計師和出版人,確實可譽為中國書刊設計界的“疾風迅雷”。
 在7日的當代中國書籍設計家論壇上,杉浦與中國設計師呂敬人、出版人董秀玉和黃永鬆等進行了深度對談。“歐洲的設計冰冷、寂寞,而東方的文化有血有肉,希望中國人能把自己的熱情加入到設計中去,創造出一種與西方不同的東方式設計。”杉浦先生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設計界的期望。
 實際上,這場“疾風迅雷”來得並不容易,這位國際知名的設計家從事設計已經50多年了,但其個人作品的展覽,還是首次。北京之行是他繼在日本和韓國之後的第三場展覽,下一站則是12月份的深圳展出。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杉浦一貫為人低調;二是因為他的涉獵領域相當廣泛。這次以雜志設計為主線的展覽也只是從他設計的40種逾2000冊雜志中,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30種。
 在論壇接近尾聲之際,記者有幸與這位設計大師進行了近距離交流。與他的交談是輕鬆而有趣的,這位目光看似有神的老人告訴記者,由于嚴重的散視加上近視,他在看遠處時,甚至會瞥見好幾個燦爛的太陽,但談起這種讓設計師很困擾的眼疾時,杉浦卻顯得非常樂觀:“這反而豐富了我的想像力,也成了一個好處。”這種豁達,或許便是他滿懷對設計的自信之力量所在。

中國是文化之源的國度
 新:你來中國很多次了,但舉辦展覽還是首次,這次的展覽和出版的圖書都有一個有力的名字:“疾風迅雷”,其含義是什麼?
 杉:“疾風迅雷”這個名字,就像北京突然刮起的大風一樣,突如其來,讓世人非常吃驚,而且帶來很多氧氣,帶給人們活力。迅雷,也是一瞬間突然發生的雷電,它會帶來大量的能量,帶來豐饒。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希望我所有的設計,不僅是雜志設計,總是能夠如此出人意料,充滿生命力,帶來豐饒。我想,它很好地概括了我面對火熱的辦雜志時代的設計姿態。

 新:這次與你的雜志設計展同時進行的,還有中國設計師的書籍裝幀展,中國的作品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杉:我在20多歲就開始雜志設計了,年輕人的激情和活力,使我運用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設計語法。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日本,出現了非常有活力的變革,有很多富于創意的藝術家、編輯和出版人。這種情況,和今天中國出版界、特別是書刊設計界的感性和充滿活力的狀況非常相似。我特別欣賞的設計,就是與戰後日本的西方式設計語法相抗衡的、運用東方式思維的設計。我從東方學到了很多關于自然觀、人生觀的東西,特別是產生于中國的漢字,非常素淨,源自于象形文字,有著迷宮般的結構,讓我著迷。我希望能創造出鮮活的、充滿生命力的設計,把隱藏在自然中的活力和人們看不到的東西都表現出來。我在雜志設計方面的嘗試,包括“封面是面孔”、“運動與嬗變”、“悠遊于混沌與秩序之間”、“自我增殖的設計”、“出人意表的設計”等等,都是從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傳統中得到啟發的。我相信,中國今後的設計界會出現飛躍發展。

 新:有人稱你的設計是把西方設計理念和東方審美觀念巧妙結合的典範,你如何理解東方關于美的觀念?如何把這種東方審美觀在設計中具體表現?
 杉:我的設計與歐洲的設計不同,使用了很多不同于西方字母的漢字和日文假名,作為設計元素。怎麼把這些漢字和日文假名通過現代的設計語法,使其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呢?在我看來,中國和日本文化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即都是在不斷地變化,就好比從月圓到月缺再到月圓的一個循環,都是慢慢地變化,我稱之為“運動的”,運動之後又回到了出發點,回到了圓,我在雜志設計中,就運用了這種東方式的思維方式。

 新:你反復強調包括漢字在內的中國文化對你設計的影響,中國對你來說是個怎樣的存在?
 杉:日本的文化中有很多來自中國文化的影響,而現在有些日本人並不了解這些,甚至把很多來自中國的東西誤以為是自己本土的東西,包括漢字在內,這是日本教育的失誤。在我看來,中國是孕育了文化的國度,就像一口井一樣,是飲水之源,中國給日本提供了文化的源泉,我們從裡面挖掘到了非常清涼的水。中國在我眼裡,就是文化之源的國度。

 所有藝術是共通的
 新:你最早是學習建築設計的,為什麼沒有做建築設計而是進入了平面設計領域?兩者看似相差很遠,你認為有什麼共同點嗎?
 杉:現代的藝術表現,包括美術、音樂和文學等多種形式,它們獨自地發展,就像人的手一樣,每個手指都是單獨的個體;但人的手指又是可以握成拳頭的,共同來表示一個人的智慧和方向。因此,畫家、音樂家、作家、建築師,本來就是同一個人的表現,他們雖然只表現一方面的智慧,但是卻可以合起來,共同創造新的東西。我本來是學建築的,但是在建築設計中,除了考慮建築的結構和制作圖紙外,還要考慮牆面和室內材料等,這就屬于平面設計的範疇。因此,所有的藝術其實是共通的,是一種深度的東西。平面設計只是整體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是相對獨立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創作時的基本出發點和態度。所以,我就從建築師變成了平面設計師,但我每天都在不斷學習,希望我這個平面設計師也懂音樂、也懂文學。

 新:你的設計領域相當開闊,不僅駕馭了書的設計,還包括雜志的設計、信息圖表設計和音樂的外殼等等,但中國設計領域書和雜志完全是遊離的關系,你在設計中如何駕馭書和雜志的關系?
 杉:雜志和書的不同,一言難盡。所謂“雜志”的“雜”,就好像揚州炒飯一樣,混雜了很多東西在裡面,而且是無序的。一本很好的雜志,應當選材合理、用料講究、味道也地道。以日本為例,雜志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廣告太多,雜志的內容被廣告侵蝕了。一種缺乏文化理念的雜志,就只是一個大錢包,而書則是有獨立人格的盛物。一本漂亮的書,從封面開始,打開目錄,最後看正文,讀後讓人感覺餘味無窮,這是書呈現出的全部人格、自然和宇宙。當然,雜志會根據編輯的趣味和理念不同,出現完全不同的變化,也就是說,雜志也分為承載文化的盛物或者單純的錢包兩類。所以,書和刊可以區分為大錢包式的雜志、有文化的雜志和作為獨立人格的書籍。中國如果想創刊今後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雜志,就需要很好的文章、編輯和設計者的結合,這就好比人的左腦和右腦,左腦對圖像產生映射,右腦對文字產生映射,這兩者很好地結合,就能產生一個好的雜志載體。

 中國書籍設計仍有夢可取
 新:隨著IT業的發展,新技術的誕生可能對出版業構成了一定衝擊,你如何看待這種影響?
 杉:日本的出版業已經在IT大潮的推動下,抬不起頭來,造成了出版物的不景氣,編輯出版的取向是容易生產好賣的書。書設計得也越來越小氣,讓人看不起,最後變得就像廢紙一樣。我看了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後,感覺到在書籍設計上,仍然有夢可取。中國的設計師,用各種方式使書籍裝幀充滿了活力。可以說,中國對于書籍有一種尊重的傳統,這種傳統現在仍然存在;而日本在進入近代之後,書的制作完全西化了,像西方那樣用機器制造書。中國傳統的裝訂語法告訴人們:書籍並不只是紙片的集合,書是可以拿在雙手中,復蘇其生命力的,是人活力的源泉。中國的這種書籍仍然讓我們感到有生命、有期望。

 新:新技術也催生了新產品,書籍領域就出現了電子書籍,它對傳統出版物有衝擊嗎?
 杉:這確實是我們今後要面對的問題,在日本,也出現了電子書的趨勢。電子書越來越小,坐地鐵用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看,我們已經進入了電子時代,不管是文字還是圖像,在電子媒體中都可以自由流動。文字本來是人寫出來的,寫在紙上或者刻在木頭、石頭上,寫作者和寫作的材料之間要有一個交流,有一個努力的過程,才可以完成書寫。書裡面的活字或者書寫,能讓人感到很多東西相遇的過程;而電子書籍只是電子的平面,感覺不到人和自然搏鬥的痕蹟,所以感覺輕飄飄的。這是源于字母文化。字母具有一種分割的功能,在創建現代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文字體系;而漢字的筆畫比較多,結構復雜,在電子書籍中,感覺不太方便。發明和孕育了漢字的中國人,應該在書籍的設計中,把漢字作為一種技藝傳承下去。我認為,最好用電子書籍看字母,用書看漢字。

 新:上世紀60年代,你到德國任教後,設計風格出現了變化,設計手法從“模式”過渡到“內容”,即開始從雜志內部重新思考封面設計,有人把這段時間視為你設計理念的一個分水嶺,你如何評價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
 杉:我到德國教書時,觀察到歐洲的書籍設計傾向,是一種靜悄悄的設計,要求簡潔化。當時在德國和瑞士,出現了造型哲學。過了四十年,這種設計理念已經成為歐洲書籍設計的基本理念。這種設計理念反映了歐洲人的生活理念,即講究自我,人際關系疏遠。如果看最近歐洲的電影,就會發現,像太陽一樣溫暖的人的體溫,越來越從歐洲的文化中消失了。為了保護自我,現代歐洲人的感覺也表現在了他們的書籍設計中,冰冷且讓人感覺寂寞。西方不僅書籍設計如此,甚至人的語言,都可以用計算機來表達。我覺得,東方文化有更多的體溫,有血有肉,有生動的表情和笑臉。我希望中國人能把自己的熱情加入到設計中去,創造出一種與西方不同的東方式設計。
(本文參考杉浦康平在當代中國書籍設計家論壇上的講話。)
轉載至http://www.zgyspp.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18

2007/1/2

Happy new year!!


2007
每當新年來臨時,總會讓自己萌發一些雜念
往往這些雜念都只是雜念,一閃而過...

今年,期待這些雜念可以實現
讓自己的生活再充實一點
也讓自己的人生規劃更飽實些

也祝福有雜念的你,看到這篇牢騷時
也努力去實踐你的雜念
HAPPY NEW YEAR!!

看見自己像光一樣 無限延展